“河流是一條生命共同體,水體、生活的魚類、人類都是密切相關的。密集建設的小水電站,阻斷了源頭活水,會使河裏的整體生態鏈,乃至周邊的生態環境都會受到重大破壞。”“小水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,在灌溉、防洪、供水,改善當地基礎設施,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。”浙江省政協圍繞提案《關於進一步保障我省河湖適宜生態流量的建議》開展專題協商時的場景,與會人員競相發表各自的意見和看法。(8月31日人民政協網)
關於小水電的存廢問題,歷來都沒有定論,也難以蓋棺定論。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。客觀上講,小水電的“存”和“廢”都各有利弊,存也難,廢也難。正因爲如此,小水電必須與時俱進,興利除弊,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,踏上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頻共振的“合歡步”,爲人民羣衆的幸福生活錦上添花。
小水電要適應新時代,必須做好生態流量這篇“大文章”。關於生態流量的定義,目前還沒有一個舉世公認的標準概念。求同存異,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,生態流量是在用水矛盾突出且水量可調度的河流、溼地和沿海區域,爲維護正常的生態系統及功能所擁有的水量。相比較而言,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這一定義言簡意賅,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,是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精準、權威的定義。
小水電大能量。小水電雖“小”,作用卻是大大的,不可小覷。有句話說得好:存在即是合理的。這麼多年來,小水電以其見縫插針的精神,從無到有,由小到“大”,給千家萬戶的老百姓帶來了光明和歡笑。特別是邊遠山區的老百姓最爲感同身受,他們近水樓臺難得月,沾不到西電東送的光,只能依靠小水電的“星星之火”自給自足,滿足照明及生產所需,幾乎成了當地人民羣衆的“光明之源”、“幸福之源”。小水電在大水電的夾縫中頑強生長,茁壯成長,日益成爲山區人民的一種“必需品”。可以說,小水電大能量,愛你(小水電)在心,笑口常開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我國堅持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不動搖,開闢了以協調爲抓手、以綠色爲基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、協調發展的康莊大道,成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勝法寶。
在這種情況下,小水電的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,保持生態平衡不打折,讓人們生活在山青、水秀、天藍、地綠的“世外桃源”、“人間天堂”。人們不禁要問:小水電的發展能夠與水天一色的美景兼容嗎?答案是肯定的,因爲小水電大能量,生態流量可兼容。
小水電兼容生態流量有絕招。一是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讓生態流量“自覺”保持平衡。我國的河流除少數內流河外,絕大多數都是外流河。河流源遠流長,有上游、中游、下游之分。但,除了發源地之外,任何地方既處於下游河流的上游,又處於上游河流的下游。將心比心,人們大多都能正確處理好“截”與“流”的關係。二是河長制挑起了小水電兼容生態流量的重任。《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追責辦法(試行)》讓領導幹部自覺抓好所在流域小水電的生態流量平衡問題,特別是河長制的責任落實,更讓小水電的生態流量平衡問題水到渠成。俗話說:“老大難,老大難,老大一抓就不難”。所以,面對領導幹部親自抓、各級組織紮實抓的良好發展環境,小水電兼容生態流量不過是小事一樁,面臨的問題也都能迎刃而解。三是水法的保駕護航,讓小水電兼容生態流量輕舟已過萬重山。水法的“長牙齒”,爲小水電沿着健康的道路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因此,小水電不僅不能廢除(個別嚴重影響生態流量,破壞生態平衡的除外),還要發展壯大,物盡其用。現在,小水電的作用愈來愈大。隨着鄉村振興被風起雲涌地提上議事日程,小水電可謂是枯樹發新芽,迎來了有史以來發展時機最好的“第二春”。因爲小水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,是鄉村振興特別是邊遠山區鄉村振興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。我們要因勢利導,興利除弊,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,堅決打贏小水電提檔升級的攻堅戰,讓小水電成爲山區人民蕩起幸福雙槳的“永動力”,讓世界爲我(小水電)喝彩!